目录

30天教师资格证第6天

中学生心理辅导

心理健康

概述

  • 没有心理疾病,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
  • 动态
  • 相对

健康标准

  • 智力正常
  • 情绪始终
  • 意志健全
  • 人格稳定协调
  • 自我意识正确
  • 人际关系和谐
  • 社会适应良好
  • 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特点

常见问题

  • 抑郁
    • 持久的情绪低落
    • 做力所能及的事,认知行为疗法
  • 恐惧
    • 非理性恐惧
    • 认知疗法,情景治疗
  • 焦虑
    • 紧张不安
    • 考试焦虑
    • 肌肉放松和系统脱敏
  • 强迫
    • 类型
      • 强迫观念–反复想
      • 强迫行为–反复做
    • 治疗
      • 森田疗法–顺其自然,承认现实,不必强求改变
      • 暴露与阻止反应
  • 网络成瘾
    • 过度使用网络
    • 转移注意力

方法

途径与目标

  • 目标
    • 调适–初级
    • 发展–高级
  • 途径
    • 开课
    • 心理辅导
    • 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
    • 结合班级,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
    • 个别心理辅导
    • 小组辅导

原则

  • 全体学生
  • 预防与发展
  • 尊重和理解
  • 学生主体
  • 个别化
  • 整体性发展

心理辅导方法

  • 强化法–夸奖
  • 惩罚法–给厌恶,撤愉快
  • 消退法–得不到强化
  • 系统脱敏法–一步步减轻焦虑
  • 来访者中心疗法
  • 合理情绪疗法
    • 合理信念代替
    • abc疗法
      • a–诱发事件
      • b–不合理信念
        • 绝对化–必须,应该
        • 过分概括化–对人,评价自己或他人以偏概全
        • 糟糕至极–对事夸大不好结果,一次考不好一辈子就完了
      • c–情绪结果

压力和挫折

压力

  • 由刺激引起的身心紧张状态
  • 来源
    • 躯体性–过高或过低温度
    • 心理性–不详预感
    • 社会性–生活中的变化或重要事件
    • 文化性–新的生活环境,陌生风俗习惯
  • 调节方法
    • 处理困扰–直接改变压力来源
    • 减轻不适感–调节行为

挫折

  • 个体动机,愿望,需要和行为受内外因素阻碍
  • 应对
    • 升华–歌德写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
    • 补偿–学习成绩不佳,体育好
    • 退行–退回到幼稚
    • 幽默–浓缩的都是精华
    • 宣泄–创设情景发泄
    • 认同–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
    • 文饰
      • 合理化
      • 酸葡萄,甜柠檬,推诿
    • 投射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

中学德育

品德心理与发展

概述

  • 实质–社会道德的个人体现
  • 品德与道德
    • 联系
      • 个体品德来自社会道德
      • 依赖于社会道德
      • 道德和品德直接根源不同,最终根源相同
    • 区别
      • 道德是社会现象,品德是个体现象
      • 道德受社会制约
      • 品德受社会和个体两方面制约

心理特征

  • 道德认识–核心和基础
  • 情感
    • 直觉
    • 形象
    • 伦理
  • 意志–精神力量
  • 行为–标志和关键

形成的一般过程

  • 依从
    • 形式
      • 从众
      • 服从
    • 特征–盲目性,被动性,不稳定性
  • 认同
    • 试图与榜样一致
    • 一定的自觉,主动
  • 内化
    • 纳入自己价值体系
    • 高度自觉和主动

因素

  • 外因
    • 教育方式
    • 社会风气
    • 同伴群体
  • 内因
    • 认知失调
    • 态度定势
    • 道德认识

方法

  • 有效的说服
  • 良好榜样
  • 群体约定
  • 价值辨析
  • 给予惩罚和奖励
  • 角色扮演
  • 小组讨论

道德发展理论

皮亚杰(道德发展)

  • 对偶故事法
  • 阶段
    • 前道德阶段/自我中心
      • 2-5岁
      • 无道德
    • 权威
      • 他律道德–5-8岁
      • 绝对服从权威,重结果
    • 可逆性
      • 自律道德–8-11岁
      • 要求平等,重行为动机
    • 公正阶段
      • 11岁以后
      • 主持公正,平等
  • 10岁–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

科尔伯格

  • 研究方法–道德两难故事法
  • 三水平
    • 前习俗水平
      • 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–避罚
      • 相对公里道德定向–趋利
    • 习俗水平
      •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–赞赏和认可
      • 维护权威或止血的道德定向–刻板遵守
    • 后习俗水平
      • 社会契约定向–多数人同意可改变
      •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–普遍道义高于一切

德育工作

含义

  • 广义的德育–社会德育,社区德育,学校德育,家庭德育
  • 狭义–学校德育

内容

  • 政治素养
    • 方向
    • 正确的立场,观点
  • 思想素质
    • 基础
    • 科学的世界观,正确的人生观
  • 道德素质
    • 核心
    • 家庭伦理道德,社会公德,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
  • 民主法制素质
    • 保障
    •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

具体内容

  • 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
  • 理想和传统教育
  • 集体主义教育
  • 劳动教育
  • 法制和纪律教育
  •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

德育过程

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

概述,因素

  • 教育者–主导
  • 受教育者–既是-客体-又是主体
  • 德育内容
  • 德育方法

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

  • 性质
    • 品德形成过程是单边活动
    • 德育过程是双边活动
  • 影响因素
    • 拼的形成过程中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
    • 德育过程中受学生影响是有目的,有计划的
  • 结果
    • 品德结果可能和社会一致,也可能不一致
    • 德育要求形成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必须一致

德育过程的矛盾

  • 基本矛盾–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

基本规律

  •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
    • 全面协调发展
    • 主义多端性
  • 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,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–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
  • 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
  • 长期,反复,逐步提高

德育原则,途径,方法

原则

  • 导向性–正确的发展方向
  • 疏导–循循善诱,以理服人
  •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
    • 严慈相济
    • 严格要求加尊重和信赖
  • 知行统一–表里如一
  •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
  • 依靠积极因素,克服消极因素–长善救失
  •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–教育要一致,前后连贯
  • 因材施教–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
  •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–二者都要有

方法

  • 途径
    • 思想品德和其他学科教学–基本途径
    • 社会实践活动
    • 课外,校外活动
    • 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活动
    • 班会,周会,晨会
    • 班主任工作–重要而特殊的德育途径
  • 方法
    • 说服教育–基本方法(摆事实,讲道理)
    • 榜样示范–榜样的高尚思想,模范行为影响学生
    • 情感陶冶
      • 潜移默化的感染
      • 方式
        • 人格感化
        • 环境陶冶
        • 艺术陶冶
    • 实际锻炼–实际活动
    • 品德评价–奖惩
    • 道德修养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,自我反省

其他

新时达德育发展新主题

  • 生命教育
    • 关注生命(狭义)
    • 培养生存能力,提升生命价值(广义)
  • 生活教育–获得生活常识,掌握生活技能
  • 生存教育–梳理科学的生存价值观
  • 安全教育–确立自主维护生命安全,财产安全
  • 升学就业指导–梳理正确的职业观

中学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

群体和规范

概述

  • 概念–共同目标,心理联系,集合体
  • 心理功能
    • 归属–归属带来安全感
    • 认同–看法一致
    • 支持–群体的肯定和支持对个人是支持
    • 塑造–人才培养或人格塑造

规范

  • 概念–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规范
  • 功能
    • 维系群体–互相认同
    • 评价标准–统一看法
    • 行为导向–定向
    • 惰性功能–限制创造性发挥

非正式群体

  • 正式
    • 有制度,章程(学校班级)
  • 非正式
    • 有共同价值观,兴趣,爱好
    • 自发性,凝聚力强
    • 有积极,有消极作用,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

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

概述

  • 划分标准–年龄,知识程度,师生比例

形成,发展和培养方法

  • 形成和发展
    • 发展
      • 组建–靠班主任管理
      • 核心阶段–班干部帮助班主任
      • 发展阶段–初步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和良好班风
      • 成熟阶段–最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和良好班风
    • 形成–目标,领导核心,规章制度,舆论班风
  • 培养方法
    • 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
    •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
    • 建立班级体正常秩序
    •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
    •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

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

  • 班主任–组织者,领导者,教育者,办学思想贯彻着,纽带,桥梁
  • 地位和作用
    • 班集体组织者和教育者
    • 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
    • 联系班级中各任课老师的纽带
    • 沟通学校和家庭,社会的桥梁
    • 学校领导实施教学–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
  • 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
    • 常规
      • 了解和研究学生–前提和基础(观察法)
      • 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–中心环节
      •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
      • 组织班会
      •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
      • 操行评定
        • 依据学生守则在学期末对学生评价(自评,小组评价)
      • 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
    • 个别教育
      • 优等生
        • 品学兼优
        • 要求
          • 防止自满
          • 不断激励,提高抗挫折能力
          • 消除嫉妒,公平竞争
          • 发挥优势,带动全班
      • 中等生
        • 表现平平
        • 教育
          • 重视
          • 有的放矢个别教育
          • 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
      • 后进生
        • 暂时落后
        • 教育
          • 关心热爱,严格要求
          •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
          • 找闪光点
          • 因材施教
          • 持之以恒教育

课堂管理

概述

  • 概念
    • 内涵–组织教学,设计学习环境,处理课堂行为
    • 要素–教师,学生和课堂情景
  • 功能
    • 维持–维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–基本功能
    • 发展–帮助学生自我管理
    • 促进–促进学生的学习
  • 基本模式
    • 行为主义取向–强化适宜行为并根除不适宜行为
    • 人本主义取向–关注学生的需要,情感和主动精神
    • 教师效能取向–关注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
  • 影响因素
    • 教师的领导风格–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
    • 班级规模
    • 班级性质
    • 对教师的期望

课堂结构和气氛

  • 课堂结构
    • 三大要素–学生,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景
    • 两种结构
      • 课堂情景结构
        • 班级规模控制
        • 课堂常规的建立
        • 学生座位的分配
      • 课堂教学结构
        • 合理利用教学实践
        • 课表编制
        • 教学过程的规划
  • 课堂气氛
    • 类型和特征
      • 积极–热烈而深沉,恬静而活跃
      • 消极–紧张拘谨,心不在焉,反应迟钝
      • 对抗–课堂失控,学生各行其是
    • 因素
      • 教师
        • 领导
        • 期望
        • 情绪状态
      • 学生–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以及遵守纪律的自觉性
      • 课堂物理环境–教学的时间安排,班级规模
    • 良好氛围条件
      • 正确地鉴定和分析课堂气氛
      • 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
      • 抓典型,树榜样,立威信
      • 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

纪律管理

  • 概述
    • 含义–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
    • 类型
      • 教师促成的记录–教师要求
      • 集体促成–群体压力
      • 任务促成–任务驱动
      • 自我促成–自律
  • 发展
    • 反抗行为–拒绝遵守指示,要求
    • 自我服务行为–重结果
    • 人际纪律–重他人评价
    • 自我约束–自我约束
  • 策略
    • 建立规则
    • 合理组织教学
    • 做好课堂监控
    • 培养自律品质

问题行为

  • 预防
    • 教学富有吸引力
    • 参与式教学
    • 维持团体主义
  • 干预(最小干预原则)
    • 非言语线索–使用目光,手势,身体靠近
    • 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
    • 表扬其他学生
    • 言语提醒
    • 使用幽默
  • 矫正
    • 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物
    • 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标准
    • 减少强化频率

人际关系

概念

人在活动和交往过程重结成的心理关系

  • 印象形成效应
    • 概述–关于认知对象的形象
    • 效应
      • 刻板印象–群体特征归为群体每个人所有
      • 晕轮效应–一好百好
      • 首因效应–第一印象
      • 近因效应–最近效应
      • 投射效应–以己度人
  • 有效沟通技巧
    • 师生有效沟通
      • 理解
        • 每一件事都是和学生沟通
        • 发出信息的放矢影响学生是否能准确接受信息
        • 传递信息的方式,决定学生沟通的结果
        • 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
      • 原则
        • 真诚
        • 尊重和接纳
        • 同理心–前提
    • 学会倾听
      • 倾听是首要的沟通技巧
      • 倾听的四个层次
      • 技巧

教师心理

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

概述

  • 劳动特点
    • 复杂性
      •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
      •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
      •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
    • 创造性
      • 因材施教
      • 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
      • 教育机智
    • 连续性和广延性
      • 时间的连续
      • 空间的广延
    • 长期性和间接性
      • 人才培养周期长,有延迟性
      • 通过培养学生间接服务社会
    • 主体性和示范性
      • 教师自身是教育因素
      • 学生会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
    • 个体性和群体性
      •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
      • 劳动成果的群体性
  • 教师威信
    • 概念–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
    • 类型
      • 权力
      • 信服
    • 结构
      • 人格
      • 学识
      • 情感
    • 建立方法
      •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
      • 良好认知和性格
      • 良好仪表,风度和行为习惯
      • 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
      •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
  • 领导方式(李皮特和怀特划分)
    • 强硬专断
      • 监视学生,很少表扬
      • 屈服,推卸责任,不愿合作
    • 仁慈专断
      • 表扬学生,强调服从
      • 各方面依赖老师,缺乏创造性
    • 放任自流
      • 既不鼓励也不反对
      • 道德和学习都差,推卸责任,没有合作
    • 民主
      • 帮助和指导学生,而观点表扬和批评
      • 学习质量高,努力适中
      • 有利于学生发展
      • 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关键在于老师

特征

心理特征

  • 教师认知
    • 知识结构
      • 本体性–学科知识
      • 条件性–教育学和心理学
      • 实践性–教学经验
      • 文化性
    • 教学能力–教学认知,教学设计,教学操作,教学监控
  • 人格
    • 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
    • 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
      •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
      •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
  • 行为–罗森塔尔效应
    • 期望效应,皮格马利翁效应
    •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被传送给学生

教学效能感

  • 对自己成功从事某活动能力的主管判断
  • 分类
    • 个人教学效能感–相信自己的能力
    • 一般教育效能感–相信教育的作用

教师成长心理

  • 成长历程
    • 关注生存–人际关系
    • 关注情景–学生成绩
    • 关注学生–学生个别差异–衡量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
  • 成长途径
    •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
    • 开展微格教学–5-20分种
    • 进行专门训练
    • 反思教学经验
      • 波斯纳–教师成长:经验+反思
      • 布鲁八奇
        • 反思日记
        • 详细描述
        • 交流讨论
        • 行动研究
      • 看别人,看自己,多训练,多反思

教师心理健康

  • 常见心理问题
    • 职业压力
    • 职业倦怠
      • 情绪耗竭–力不从心,丧失工作热情
      • 去人性化–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
      • 个人成就感低–消极地评价自己
  • 影响因素–社会因素,组织因素,个人因素
  • 维护健康–自我,学校,社会